《笑》評
發布時間:2020/2/1
畫面剪輯法,是最常見的作文手法之一。我們從《笑》文中,得到了以下啟迪:
一、畫面的構思
適當地打破時空界限,把三四個本不連貫,但具有生活氣息的小畫面剪輯組合起來,共同表達一個主題。這種作文一般是“總--分--總”格式。前面的“總”,領起全文(如《笑》的開頭,用“一幅清美的圖畫”,引出下文的三個畫面);后面的“總”,總結全文,呼應篇首,揭示主旨(如《笑》的結尾,“眼前浮現的三個笑容,一時融化在愛的調和里”);中間是三個精選的表現同一主題的小畫面(安琪兒的笑、赤腳孩子的笑、老婦人的笑——構成主體畫面)。為什么要選三個畫面呢?因為畫面多了不容易寫實寫細,畫面少了內容顯得單薄,不豐滿。
二、畫面的選擇
1、人物選擇:可以選擇在不同時空中做事的同一個人物;也可以選擇在不同時空中做事的不同的人物,但這三個人物的身份不能雷同,要各代表一個類型或階層。如《笑》中的安琪兒,眼前的墻畫,象征著美和愛;五年前古道上的赤腳孩子,代表著純潔與天真;十年前茅屋里的老婦人,傳遞著慈祥寬厚的母愛。
2、事件選擇:所選事件要小而新,能夠以小見大。如果寫同一個人物,每個畫面必須能夠表現人物個性的一個方面;三個畫面共同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的人,以避免文章的扁平化。如果寫三個人物,應該選擇不同的身份,以體現社會生活的普遍性和真實性。如《笑》中對安琪兒、孩子、老婦人的微笑描寫,既注意了事件的時間、地點、場景等變化,又以“微笑”之小,表達了作者那顆希望人間充滿微笑、友善和愛意的博愛之心愿。
三、畫面的描寫
畫面描寫的總體要求是:運用點面結合手法,聚焦典型鏡頭,凝練地描繪出精彩的細節,從而構建出一個比較完美的意境,更有效地表現作者的主題。如《笑》的“面”是表現愛和美。它的“點”就是三幅畫面。雨聲住了,涼云散了,月光如螢光千點,構成了“一幅清美的圖畫”,作者心頭自然會蕩漾起美妙的情意,接著細描三幅核心畫面,這三個細節“點”,很自然地把三個微笑,疊印成了一個愛與美的和諧意境。
四、畫面的過渡
畫面剪輯法中,畫面的連綴橋接也需要過渡。常用的過渡方式有:序號式(一、二、三或1、2、3)、小標題式(給每幅畫面內容命一個小標題)、空行式(畫面與畫面之間空上一行)和文字承轉式等!缎Α肺闹惺褂玫木褪恰拔淖殖修D式”,如畫面一與畫面二之間用了過渡段——“‘這笑容仿佛在哪兒看見過似的,什么時候,我曾……’,我不知不覺的便坐在窗口下想,——默默的想”;畫面二與畫面三之間用了過渡段——“這笑容又仿佛是哪兒看見過似的,我仍是想——默默的想”,正是這些過渡句,保證了文章的連貫得體。